供热收费管理困境

暖费是热力企业的一大经济收入,是热力企业解决冬季居民供暖以及供暖设备维修的主要经费来源。但是热力收费工作难、服务难、管理难、维护难、统计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热力企业。下面是典型的两个不同信息化程度热力企业的收费工作情形:

无信息化基础的供热企业

特点:完全手工,靠人力来进行收费管理;收费工作漏洞多,收费过程无监管,收费结果无核对;供热费用准确性没保障,关联数据检索难,统计数据不及时、不清晰;欠费催缴、供热稽查无从下手。

数据庞大、工作量大

当客户来交费的时候,需要从纸质文件或Excel文档中找到该客户。一般一个小区都有成百上千的客户,找到客户信息就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等找到该客户之后,还要看该客户当前供热状态是什么,哪几年的哪些费用没有交,收费面积是多少,是否有滞纳金。除此之外还要用计算器计算收费总额、找零金额。如果要对欠费的客户进行催费,则需要手动汇总所有客户的欠费情况,再手动选择并安排上门进行催费,整个过程工作量非常大。

容易出错

类型不同的客户,对应有不同的收费面积、不同的收费政策、不同的收费标准,所有的计算工作都是手工进行,难免出错。出错后很难发现问题出在哪里,耗时耗力。

统计报表、信息查询不方便

数据都是以纸质或Excel的方式保存,因此要想知道应收金额多少,实收金额多少,额外多收多少,面积变更了多少,或者某个客户的收费、退费明细,以及统计某段时间收费的相关数据极其不方便,数据的准确性也没有保障。

数据不安全

一旦纸质文件或Excel文件丢失,将不能恢复历史数据,并且其他人访问这些数据都没有身份验证,非常不安全。

收费管理工作难开展

数据分散在各个Excel里,权限控制、工作分工、过程记录、工作考核等都无法开展。特别是什么时间做的什么操作更是无从得知,每一个客户的历史和当前状态、欠费情况都带着大大的问号。

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供热企业扩张,多供热站运营,包括涉及热计量、客户服务、银行代收等先进管理手段,在现有IT基础条件下一筹莫展。

使用简陋收费系统的供热企业

特点:使用简陋陈旧的供热收费系统,如落后的CS之类的软件,由于功能拼凑、设计僵化,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做调整时,根本无法应对,甚至会造成数据崩溃或系统宕机;这样的系统往往缺乏多个年度精确管理手段,无法查看历史某一个时间节点的面积和费用数据,而且数据更改不留痕,欠费催缴不方便,报表死板,统计图表缺乏。系统扩展和升级能力不强,收费管理工作反而受制于软件。

设计僵化,只能处理常规收费业务

此类系统从一开始就定义为工具类软件,跨年之后多数情况是勉强继续用。无法处理跨多个收费年度的用热状态变更、单价调整、费用结转、停热基础费调整、历史陈欠处理、历史供热面积变更、过户拆迁、历史减免优惠等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碰到的收费管理场景。经常是今年的客户数据一调整,往年的客户数据、面积、欠收都乱了;而对多年前的一个陈年老账的处理也会导致当前年度的数据混乱,让收费主管几近抓狂。

功能简陋,不灵活,缺陷多

系统功能设计单一、简陋、关联性差,操作不灵活、死板,信息不联动。并且仅提供简单的数据录入和查询,无法应对供暖收费中灵活的收费规则。

系统设计不严谨,漏洞多,无管理理念可言

系统内收费相关的数据均可被随意修改,无法控制其操作权限、范围,比如应收金额的修改、面积的修改、面积变更日期的修改等。这样容易导致操作人员不遵守管理规范对数据随意不留痕操作,收费工作监管难,无过程管理可言。

无法与企业扩张、政策变化与时俱进

系统是基于当时需求实施的,并没有考虑未来供热区域的扩张、收费政策的调整、管理上的持续改善等方面。软件的“终身效能费用比”差,难以应对供热企业高端个性化需求。

系统操作复杂,基层人员意见大

有的收费系统还停留在C/S结构,系统安装维护复杂,对电脑配置要求高。收费员的电脑操作水平普遍偏低,加上系统人性化体验差,功能不够强大,使用效果不佳,基层工作者抱怨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