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来自一个基层员工的持续改善之路

公司推行持续改善是在2019年的年中,接触持续改善这一理念也是在这个时期,当时的第一感觉:啥是持续改善?干啥用的?

于是乎怀着好奇心,问了一下百度,才知道持续改善是一种方法,是日本的一个管理概念,还发现了《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这本书;于是乎抱着好奇心,对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浏览了一下,这才化解了我的心中疑问,对持续改善有了大概的了解(只是大概),关键是全员参与、体系化、标准化。在查找持续改善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一句话,他说持续改善是一种态度,提醒你时刻以终为始,找出生命的目标,并且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不做行动的胖子。精辟!

在对持续改善的管理方法了解没多久后,就迎来了公司大力推行持续改善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大潮,这一推行眨眼工夫就是一年。

公司推行持续改善是自上而下的,由领导直接参与改善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区创建【持续改善】文化版块,以文章的形式推广,记录持续改善活动过程和思考,这也是让我认识持续改善是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持续改善?让我认识到持续改善是从上往下支持员工去做的一件事情。而在部门内也创建【持续改善】版块,试运行,记录建议,总结经验,逐渐向持续改善过渡,在此期间我经历了从理论知识学习逐渐向实践过渡的阶段,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实践的过程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懵!怎么做?如何做?标准如何?通过学习内部的推广文章再结合从外部看到的一些文章,对持续改善有了新的认识,简单理解就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并落地,从而将其形成标准化的过程。

部门内【持续改善】版块记录改善事件运行一段时间后,配套的持续改善管理平台问世,在这个阶段推出的持续改善表单就比在部门内创建的Excel表格要相对明确了,在这一期间经历了内修外练,结合表单工具,我基本上是能够对持续改善的认知有了一个量的积累,先不说精不精细,准不准确,参与很重要。(不参与我永远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为了让持续改善工作能够更好地推广实行,公司支持成立了持续改善小组,说实话一开始对持续改善小组的认识也是一个词:懵!抱着参与其中,自己探索的心情,我加入了持续改善小组。(由于疫情影响,居家隔离,前几次会议为远程会议)从前几次会议的状态来看,我发现大家貌似和我一样懵,因为我们确实一起经历了不清楚这个小组意义何在,不清楚要做什么,探讨的内容意见不统一,亦或是没有结论,会议即辩论等等困扰。在此期间我的成长真不是一点点,毕竟蜕变的过程就得是身心俱疲(在此感谢小组成员们)一次次的碰撞和磨合,也是有了不少火花,而这些火花对我来说就是燎原之势,学习了持续改善的精髓“PDCA循环”,并奋笔疾书成文分享(尽管并没有那么成熟,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量的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改善小组的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我们做了不少关于持续改善的工作,首先对持续改善小组工作做了大概的定义,包括小组的使命,小组职责,小组会议制度,决策制度,推广等等。每次会议都会有一到两个议题,每次会议都会做详细的会议纪要,主要成果,不仅仅对持续改善小组运行机制做了约束和规定,对持续改善的推广形式及推广活动等探讨;还对持续改善活动的运行流程、评分标准、奖励制度等做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持续改善表单做了调整和改善。(期间领导也参与了几次,一起探讨,给出方向)

我能说至此,我对持续改善的认知积累量的基础上终于在慢慢蜕壳了吗?我知道持续改善远远不止于此,实际上在我参与持续改善小组工作期间,也参与了公司推行的标准化、可视化等工作(不在此赘述,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标准化、可视化之路)。持续改善工作就是如此,它并不神秘,也不难做,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前进不止一点点,它就在我的身边,从我做起,参与很重要,只有参与了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奥义,而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