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人员看供热企业数字化转型
供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中,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中一部分供热企业极其务实,只做万不得已必须要做的信息化投入,绝不冒进一步,殊不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果常限于救火状态,疲于应付;另外一部分供热企业热衷于AI自动化,追求高大上,无视企业客观现状,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和AI场景落地,造成不小投资浪费。
以上两种模式皆不可取!众齐软件建议供热企业的数字化部门相关负责人,需要从系统建设、数据、管控三个方面分析之前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找到属于热力企业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系统建设方面
热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前期往往缺乏信息化规划顶层设计,业务规则不够明确,核心业务流程、数据标准梳理不足;在建设期存在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业务人员缺乏信息化实施经验,项目需求摇摆不定,返工现象频出;在项目运营期,缺乏持续优化机制与投入,系统在上线后易面临无人运维,不再优化的尴尬场景,导致系统后续无生命力,最终被推倒重来。
因此数字化转型启动时,要严格执行先业务设计,后系统建设,明确业务管控模式,制定对应业务域的流程与数据标准,业务就绪以后开展系统建设;要继承经验、分步迭代,兼顾已有业务模式和系统建设资产,总结以往系统建设经验,逐步完成应用系统实施推广;要实现基础架构平台化,拥有灵活支撑能力,依据应用和数据建设需要,规划设计能够满足灵活迭代需要、整体布局领先、保持系统稳定安全的基础架构。
IT管控方面
一般信息化项目推动过程中的执行管控,往往缺乏规范有效的制度、流程和绩效体系来确保信息化各类角色的职能职责落实;在技术能力方面,热力企业往往缺乏自主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能快速响应需求,运维和业务需求离不开对供应商的依赖。
因此要充分借鉴供热行业中先进供热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热力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业务标准、技术、绩效制度规范;强化技术和研发能力,实施信息化人员职责从技术支持向业务应用岗双向融合,引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培养运维自治能力。
数据治理方面
热力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差,往往主数据规则不统一,系统中的业务及数据未有效集成。管理模式和管理精度随业务发展需要灵活调整时,各系统存在数据重复存储和多处维护的情况;缺乏统一的数据中台及技术平台,难以敏捷响应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和数据供给,数据在各系统之间壁垒严重;对数据的产生、审核、维护、使用、反馈等环节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监督者等角色缺乏清晰定义,部门间职责不清,数据越用越差。
因此,数据建设要以试点主题域管理(如供热生产、供热收费、供热客服等)建设为起点,逐步开展数据平台及相关支撑工具的建设;从业务数据应用需求出发,开展对应系统数据盘点评估,梳理业务需求与数据现状的差异点,明确数据治理建设方向;建立数据治理组织管控体系,明确数据全生命周期各部门的职责定位,实现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