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传统行业赋能,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相关战略部署、发展大数据产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相并列,把数据提升为一种新型关键生产要素,指出了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措施。

其中新型信息技术赋能下的供热数字化转型是支撑传统供热行业突破短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与核心要务。一方面数字供热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共服务、社会化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核心模块,“双碳”目标下供热业务的建设、运营、服务综合能力亟待提升;另一方面供热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与电力、燃气等其他公共事业行业相比,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方面的应用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快供热市场、客服、生产、项目、财务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提升生产、运营、服务模式的数字化升级和创新。

供热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众齐软件认为供热数字化转型工作,可以从产业引领、政策鼓励、市场需求、技术驱动四个方面看到趋势和未来:

  1. 产业引领。城镇化扩张热浪逐渐消退,整个城市建设由之前的“高耗能、粗放式”向“低碳化、精细化”方向转变。供热行业以前关注点都在占地盘收取入网建设费,在市场化改革趋势下,针对“源网站户”的精细化能源运营和针对用热户的服务模式创新正成为热点,因此在供热生产领域的数据采集、机器学习、数字孪生技术蓬勃发展,在供热服务领域“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持续创新,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线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集团型供热企业越来越多,供热企业由过去的碎片式、粗放式、封闭式发展逐步向集团化、精细化、可持续化发展,而数字供热助推供热企业在规划建设、生产运营、客户服务等方面多个环节实现创新突破,用技术在发展竞争中掌控制高点。
  2. 政策鼓励。数字供热迎来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国家、地方、行业各个层面出台系列文件,为供热数字化转型指明了行进方向。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数字城市”、“智慧供热”等具体措施,加快产业数字化。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也发布了《智慧供热蓝皮书》,该书分享了全国供热行业先进从业者的实践智慧,提出了智慧供热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3. 市场驱动。通过数字化来驱动业务转型和企业转型,已经逐步成为供热行业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数字供热能为供热行业注入长效动力。中国信通院调查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8.6%。《十四五规划》提出:预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增长至2025年的10%”,智慧供热数字化业务预计能增长3倍,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数字化红利。
  4. 技术驱动。新型数字技术助力传统供热行业升级。智慧供热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NB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不断构建供热数字化运营场景,改变传统人工为主运营模式。一是实时感知,将供热源网站户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连接,实时监测热源、热网、换热站、楼栋、户的温度、流量、压力等数据。二是全面整合,实现各异构系统完全链接与融合,利用云计算进行大量信息的分析和保存,实现信息共享。三是智慧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智能决策支持等先进技术,支撑热网监控、科学调度、客户服务等各类业务应用,使设施、流程以及运行管理更智能化。四是经济节能,通过统一的供热ERP平台,实现区域供热系统统一调度、协同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高效运行。

供热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目标

供热数字化转型在不同的领导眼中,拥有不同的含义:企业高管关注供热运行的实时状况,供热服务的响应情况,拥有可视化的供热运营全景图,达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的目的;生产主管关注对“源-网-站-户”的静态管网设备和动态运行数据进行监控,有效展开热网失调、工况故障、集中投诉方面展开应急调度工作;运营主管关注基于生产大数据,通过供热运营指标监测和经济运行分析实现负荷预测、节能减排、服务升级工作!

众齐软件归纳总结出八大供热数字化转型建设目标:

  1.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体系,涵盖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治理、数据服务;
  2. 全面管理覆盖“源-网-站-户”各级维度静态和动态数据,包括设备、生产、服务等业务数据;
  3. 形成供热“一张网”全景图,建立起可视化的统一指挥调度中心;
  4.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训练,展开负荷预测、水力分析、节能减排、服务升级工作;
  5. 基于GIS平台可视化呈现管网、生产、开发、 收费、热线等数据;
  6. 实现生产和服务的业务联动,以及工况、调度、工单的无缝衔接;
  7. 能快速支持多种数据源和多种对接方式,缩短新数据对接周期;
  8. 实现对数据同步、数据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和预警,建立数据安全日志和数据指标体系。

供热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方法

供热数字化转型,显而易见那就是全面围绕数据价值来展开规划、实施、运营等工作。那么数据的价值是如何演进的呢,我们认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供热生产、经营、服务的数据资源化,该阶段数据是记录、反应现实世界的一种资源,主要供业务场景和业务应用使用,没有实现系统化的统筹管控;第二阶段是供热数据资产化,数据不仅是资源,还是一种资产,在此阶段数据的体系化框架已经形成,能够支撑业务的按需使用;第三阶段,数据资本化,也是将数据用起来,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的阶段。

数据平台建设方法主要包含14个节点,分别是:1.业务盘点;2.数据盘点;3.数据接入;4.数据标准;5.数据清洗;6.数据整合;7.客户全域数据仓库;8.客户标签体系;9.客户画像;10.客户洞察;11.数据共享;12.应用场景;13.触达执行;14.结果评估。

供热行业数仓体系的搭建,是对数据进行合理化规划的过程,分层、分域、分场景构建数仓体系。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形成原始数据层ODS;然后定义一致性指标、维度,建立中间数据层;再进行实体建模,跨板块跨业务,通过关联ID(ID-mapping)把各个业务板块各个业务过程中的同一实体数据打通;最后按照业务的需要从中间层、标签层抽取数据进行组装,实现应用数据层,以满足业务以及性能的需求。

供热行业的数据类型如下:

主数据:组织机构、系统用户、小区、燃气门站、热源厂、管网、换热站、客户等;

交易数据:项目记录、施工记录、用料记录、设备记录、收费记录、开发记录、工单记录、通话记录等;

时序数据:热源厂运行数据、锅炉运行数据、管网运行数据、换热站运行数据、楼表运行数据、单元表运行数据、户表运行数据、天气数据等;

分析数据:热源厂资产月统计、分公司资产月统计等;

参考数据:设备类型、锅炉类型、计费方式、客户类型、单价类型、用热状态、交款方式、工单来源、工单类别等。

 

整个供热大数据平台,针对生产管理指标(负荷、温度、压力、流量、热耗、水耗、电耗)、运营管理指标(面积、应收、实收、停热、热线、工单、管家)、工程项目管理指标(进度、材料、资金、合同、结算)等进行线上化统一管理与维护。将供热运营经验与庞大的财务、生产、客服、项目、设备等数据相结合,进行数据融合、建模、展示、分析、预测、优化。形成供热运营全景图,开展开发预测、供热运营指标检测、运行预测预警、水力平衡分析、生产调度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等活动,推动集团整体化调度、精细化管理、便捷化服务、科学化决策、智慧化运行。

注:该方案已经应用于山东、天津、江苏等供热企业,效果和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