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行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信任是整个社会高效运转的基石,离开了信任社会就如一盘散沙,在我们从事信息化的人眼里,工作的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做好了,就能促进供热行业内外部信任关系的建立。

从事供热行业信息化这么多年,一直的感受就是供热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实在落后。造成落后的原因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 供热行业基本都是画地为牢,缺乏竞争,因此缺乏进化动力;
  2. 供热行业不同区域运营差异巨大,各省市宏观可比性、可参考性较差;
  3. 供热过程中热传递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既不好控制也不容易检测量化;
  4.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管网设备、建筑节能等方面标准层次不齐;
  5. 行业内供热企业都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信息化方面投入非常少;
  6. 缺乏数字化的技能和人才资源配置,旧的企业文化也难以支撑跨部门系统建设。

但从2020年开始,国务院、发改委、国资委等国家机关都陆续发布了有关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通知,加快了整个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2020年4月10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企业要制定简约、标准化的服务办理流程, 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严格履行承诺制度。积极推进“一 站式”办理和“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申请报装、维修、过户、缴 费、开具发票等多项业务在一个窗口或网上办理,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2020年8月及2021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先后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重点提到技术支撑方面,要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定制IT架构,搭建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加速企业内部数据融通,释放业务数据价值,增强企业内部造血能力,长期赋能企业业务发展;机制支撑方面,要从业务、管理等多角度切入,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阶段性评估转型效果,逐步迭代提升;组织支撑方面,要重视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共享全流程建设与管理,统一建设标准,强化治理体系。

2021年3月11日,人大正式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

"疫情时代"大大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已成为当今供热行业转型升级的统一共识。例如,业内不少热力集团已经正式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小组,由一把手担任小组长直接领导数字化转型工作,按照“万物互联、实时感知、运营可视、决策智能”为原则,建立数据中心,规范数据标准,发布数据服务,打造供热数字化“一张网”,承载起市场开发、项目管理、业财一体、运营服务、生产调度、设备管网等内容,最终实现供热企业的安全可控、智慧运营、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