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团型供热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在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的政策下,民间资本可直接投资或PPP模式参与城镇供热建设运营,并支持相关企业的融资。同时集中供热作为民生行业,国家也一直在大力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清洁供热的建设开发。这些因素都在促进着供热行业的发展。供热行业以往都是划区而治,数量多、规模小,企业间缺乏竞争,普遍生产力低下、效益不足。随着智慧供热、清洁供热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力差距愈发凸显,效益好、实力强的企业突破原有的供热片区,对其他供热企业进行收购、并购或是重组。集团型的供热企业逐渐出现,且存在不少集团下的供热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存在不同的行业政策,各自独立经营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集团总部强烈的管控诉求,只有先进的管理能够输入到子公司,才能发挥规模效益、实现盈利,并不断开拓新市场,而先进的管理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来落地。以下简要地就集团型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策略做个分享。
集团信息化问题现状
- 各子公司有大大小小的各种业务系统,系统间、集团和子公司间的信息孤岛严重;
- 不同子公司的系统,是由不同厂商开发、有着不同的网络拓扑、不同的技术架构,不同的数据模型,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报表格式,这些差异会使得集团化管控变得步履维艰;
- 子公司需要重复投资硬件网络,配备信息化管理人员,软件系统间存在大量功能的重复和重叠,这些使得集团信息化的整体成本大大提高;
- 集团的管理和决策需要基于整体数据来做,而差异化的系统设计和信息孤岛下的系统群,层层上报数据报表这种漫长、繁琐的方式无法适应集团的管理需要,让辅助决策的数据模型构建变得非常困难。
集团信息化的架构方式
- 各子公司独立建设所有系统+构建集团数据集成平台;(独立式)
- 各子公司独立建设部分系统+集团平台系统;(混合式)
- 各子公司尽可能不独立建设系统,更多地建设集团统一平台。(集团云)
集团信息化的核心目的
-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了解子公司经营管理状况;
- 消除各自为政的管理隐患,杜绝漏洞,实现分散经营、集中管控;
- 统一数据模型和接口标准,便于与外部系统打通,形成更大的信息化平台;
- 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以促进集团的进一步扩张并购;
- 减少软硬件的重复投资。
集团信息化的困难和挑战
- 子公司的积极性不高,集团信息化意味着数据的透明、管控的延伸、习惯的改变;
- 战略战术不统一,集团自上而下的的信息化推进必然会遇到很多碰撞和阻碍;
- 集团到子公司的信息化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工作协调推进困难;
- 数据编码的统一、业务规则的统一、操作习惯的统一需要同各子公司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引导;
- 供热行业标准化不足、政策差异大、业务复杂,加上信息化推进工期短,论证和沟通的时间不够,方案的严谨性不够。
集团信息化的战略
- 统一领导(重大工程、变革契机)
- 统一标准(充分论证、设计标准)
- 整体规划(立足长远、统筹考虑)
- 分步实施(分批分次、稳步推进)
集团信息化的战术建议
- 成立集团信息化工作小组,加大行政支持力度;
- 信息化供应商作为业务和技术顾问方,深度参与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
- 业务流程充分论证,找到最优模型,推广统一;
- 非核心需求做好取舍,避免复杂度高、可管理性差、可复用性差、系统脆弱等问题;
- 系统推广节奏做适当控制,保证系统研发和实施质量。
信息化软件平台的建设内容大致分为业务层、管控层、数据层,业务层由于服务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允许子公司具有独立的维护空间,如站所信息、客户档案、收费政策、流程审批、入网、收费、稽查等。管控层是集团管理中公用部分以及相对标准化内容,只有集团总部可以进行维护,以便于集团的集中管控,如统一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财务账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考核数据管理等。数据层用于对信息化平台下各子公司、各子系统数据的整和、挖掘,帮助集团实时掌握整体的运营管理数据,从数据中挖掘管理提升的空间,不断提高企业效益。随着供热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集团信息化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