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热是否进入了慢车道

近些年,总是能发现之前那些发展很迅猛,在业内影响力巨大的智慧供热IT公司,却逐步进入了经营困难或萧条衰退期。对于这一现象,原先我理解为伴随中国的经济进入通缩周期,所有行业都从粗放式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因此那些只求速度和规模的公司必定会有一个调整期。不过近期在百度上看到“技术成熟度曲线”这个词,发现从技术上也是有相应的周期的,从供热信息化这个行业当中也得到了印证,借此把这份思考记录下来。我们都知道,经济学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专业,但经济活动都是需要有人参与,因此里面又包含了所有的人性波动因素,所以说所有跟经济相关的阶段性发展曲线都是波浪形的,而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技术却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上升的。

技术成熟度曲线又叫技术循环曲线,或者直接叫做炒作周期,是指新技术、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IG DATA》。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诞生于硅谷,是指经过新闻媒体和学术会议的大肆宣传之后,新技术趋势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而最初依靠这个新技术发展起来的创业公司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1995年开始,高德纳咨询公司依其专业分析预测与推论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分成5个阶段:

 

科技诞生的促动期 (Technology Trigger)

从国家层面来看,各级政府、各供热企业领导都是深受“互联网+”、“AI智能”等概念的影响;从供热行业来说,协会也一直在宣传智慧供热,各供热企业也都是介绍各自的先进信息化经验。而且供热行业实在是一个太过于“传统”和“无趣”的领域,因此是有部分敢尝鲜的供热企业乐于接受新技术和新事物,在这个阶段,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最早觉悟的高层领导推动的,构建了表面上的繁荣,不少供热企业甚至有几十套软件平台,但大部分其实脱离了一线的实际需求。在此阶段,随着媒体大肆的报道过度,非理性的渲染,智慧供热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知名度无所不在,然而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各种问题频出,失败的案例大于成功的案例。

过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由于一些早期的供热企业演绎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故事(当然同时也有众多失败的例子),因此越来越多供热企业投身于信息化大浪潮之中。这对于智慧供热IT公司来说,属于快速成长期,因此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能获得很高的估值水平。但实际上这些IT公司自身业绩已经到了瓶颈,而且内部管理问题众多,未来发展乏力。

再来看供热企业的信息化的实践效果,我们能看到早期的光鲜变成了当前的修修补补,不少信息化平台由于缺少持续升级和维护(主要是实际工作人员的应用很少)逐步被遗忘和抛弃。对于失败,有些公司采取了补救措施,而大部分却无动于衷。

我想,智慧供热领域整体差不多渡过了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到下一阶段。

泡沫化的底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刚开始的信息化实践,让大家都头破血流,但经历了之前多方面扎实的尝试,对智慧供热的适用范围及限制都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而那些稳扎稳打、持续改善的IT公司也逐步找到了能存活的经营模式,并逐步成长。

稳步爬升的光明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

在此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明星效应是靠新概念取胜,靠营销和包装取胜,这次是那些拥有行业经验、先进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和专业能力的IT公司走向前台。这个阶段大家都切实在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慢慢的供热行业的IT市场又逐步回暖,进入上升期。

实质生产的高峰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

在此阶段,智慧供热产生的利益与潜力被市场实际接受,实质支援此管理模式的工具、方法论经过数代的演进,进入了非常成熟且平稳发展的阶段。

综上所述,任何新技术应该都会经历这样的周期,众齐软件也需要在潮起潮落中始终坚持“专业化”的道路,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